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

蘇東坡文人畫的藝術觀



 
 

「吾書雖不甚佳,然出自新意,不踐古人,是一快也。」

  ------蘇東坡

元氣淋漓、秉性率真、生機蓬勃、詩書畫絕,是宋代才子蘇東坡一生的寫照,在中國歷史上,他是世代難得有二的人物。他一生多才多藝;生㓉多姿多彩:既是偉大的詩人、也是出色的書法家、更是新派的畫家,在他個人的藝術觀裡,還提出了「象外之意」的概念,高度提昇了我國傳統美學的論述。

天才橫溢的蘇東坡,他的「戲墨」之作,開創了「中國畫」筆墨歡愉的情趣,更為文人畫奠定堅穩的基礎:藝術家的主觀性、氣韻的生動性、運筆的節奏性,皆留下南派畫風不朽的影響。他曾說過:「論畫以形似,見與兒童鄰。」他大力反對「形似」,認為必須追求象外之意,以借物抒情,若要追尋畫中真正的內容,必須求諸物象之外。

中國畫向有南北兩派之分:王維的南宗山水,以水墨為上;李思訓之北宗,則以金碧工筆為主。對文人騷客而言,南宗重視一氣呵成快速運筆的節奏感,重點在於氣韻的生動與藝術家的主觀性,講究個人藝術美學的自主發揮,這一切主張,為要共同創造我國最富特性及風格的「文人畫」傳統。

作為一個天才橫溢的文人,蘇東坡日常生活,自然不離紙筆墨硯,也與文人雅士常相往還,在文藝佳境中雅集:飲酒、賦詩、揮毫、寫畫、題詞、對奕、談文論藝,樂此不疲。在我國,東晉顧愷之是第一個以「文人」的身份出現的畫家,亦促成畫家脫離「匠人」的身份,並確立「藝術家」專業地位的開始。於蘇東坡而言,他可說是第一個尋找文人的繪畫趣味與樣式的「文人畫家」。

中國藝術一向重視書畫同源的概念,並需賦詩以提供繪畫的精神,及作氣韻情趣的依據,加上對書法結構及氣勢的掌握,足以駕馭筆情墨趣的表現,這樣,在接觸大自然之時,必可喚醒文人的意趣與喜悅,創作傳世的傑作!作為文人畫的代表人物,蘇東坡當之無愧。他生活裡的一言一行,皆可代表著文人對於繪畫創作和批評的全面介入。

幼承庭訓、熟讀經史,少時的蘇東坡推崇「儒家」思想,唯一生仕途失意、顛沛流離,趺宕浮沉的一生,令他與「道釋」思想相通相近,他依仁游藝,並悉意梳理道與藝的關連,對繪事興趣日濃。蘇東坡作畫,基本上是「托物寓性,游戲遣興」。雖則其作品流傳不多,但為世人所重,也許與其人的魅力及獨賞畫風有關。

我國藝術強調「書畫同源」,並非只說技巧、工具與䖯材的配合與運用,還需在批評的精神與美學思維作探索,若不先深究書法的結構與用筆,就不能理解南派畫風的源流。蘇東坡不但詩詞冠絕,對用筆運墨的技巧,也瞭如指掌;無論於書法的結構與氣勢、為繪畫提供的筆墨技巧與美的原理,皆可窺其真詮;此外,也掌握了詩歌提供繪畫的精神與氣韻的依據,以及對大自然欣賞的情愫。

蘇東坡在其繪畫著作中,論及「形神」、「理意」最多,這是常人在藝術審美活動裡常觸及的問題。蘇東坡特別推崇唐代吳道子、宋代李公麟,認為他們能將個人的情致,運用熟練的筆墨技巧,投射及溶化到完美的圖像之中。這是大自然規律與節奏的配合,也是「寫意」的表現,發展成文人畫至高無上的原理,有評論家認為可將「寫意」的技法與原理,概括稱之為我國藝術的「印象主義」,實在堪足玩味!這也許是蘇東坡文人畫的藝術觀帶給我們的啟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蘇東坡  “ 山石圖  “

2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