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

野獸中的智者 ------ 馬蒂斯 ( Henri Matisse )

再遇大師 -3



馬蒂斯 ( Henri Matisse )

 
  舞蹈

 
紅色餐桌

 

 
靜物

 
女士

 
兩女
 
課堂上講授廿世紀現代藝術史,論及「野獸派」,總令我雀躍萬分。此派領袖馬蒂斯,更為我推崇備至的大師,對他的繪畫風格,心甚嚮往。其作品有著一份感人的非凡魅力,意趣奇拙,抱赤子情懷,唯尋常觀者,多不懂欣賞。學子也常出質疑,咸認乃塗鴉之作,對其藝術大師名位,更嗤之以鼻,野獸派一名常引作笑談,藝術作品,孤芳自賞、曲高和寡,此為一活生生的實例。
 
野獸派曾為法國繪畫潮流。主導時間雖短暫,惟影響深遠。1905年首度展出於巴黎秋季沙龍,當時因記者以「野獸」揶揄作品,因而得名,此為西方幽默。在西方繪畫史上,一直以素描作為藝術的真諦,視色彩為其補充物,色彩為其所屬。野獸派以「直覺」表現手法為藝術帶來革命性的改變,使色彩獲得充分的表現力,開創出劃時代的繪畫革命,為廿世紀現代藝術的連串革新,打開一扇大門。作為此派靈魂人物,馬蒂斯實功不可沒。
 
除了成為野獸派的創建者和領導人,馬蒂斯也實在是一位超群出眾的大師。其作品最具原創性,作品用色強烈,不斷地尋找可真正反映廿世紀感性的裝飾風格。喜將純色的色調相互撞擊,使平面間產生對比,並用曲線和色彩作微妙的搭配,在色彩的運用作了大膽的嚐試和探索。他一如野獸派同道般,喜以「直接自管中擠出來的顏料」,在畫面中傾情爆炸,鮮艷的色彩,隨意塗抹,豐滿了造型,強烈刺激觀者的視覺經驗,像兇猛獸群迎面而來,在欣賞的同時沖擊觀眾,令人無所適從,此一驚天動地的表現手法,為他們贏得「野獸」名號。
 
法國藝壇,初期對於野獸派作品和風格,反應並不熱烈和正面。反之,獨具慧眼的美蘇兩國畫商,郤能深入堂奧,對其價值,予以絕對肯定。大批作品被選購,帶回本國。其中如馬蒂斯三幅名作:「音樂」藏於紐約;「舞蹈」、「紅色餐桌」藏於蘇俄。此外,因早期沙皇時代,國庫盈厚,領袖文化視野廣闊,又好藝術收藏,對西方現代藝術趨之若騖,故大批作品,包括以馬蒂斯為首的野獸派作品,備受垂青,選藏於宮中博物館。
 
多年前,我曾作俄羅斯訪遊,於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,得以一睹「舞蹈」、「紅色餐桌」兩幅名畫真貌,喜不自禁,印象難忘。由於他作畫流暢,往往一氣呵成,色彩以油稀釋,採無景深的平塗方式,並以高彩度對比並置畫面,讓人產生強烈且愉悅的情緒。近乎原色的鮮艷色彩,交織畫面,配上有力線條,帶抒情的筆觸,簡約的造型襯托而出,從視覺上給人一種絢爛幽美的感覺。其中「舞蹈」一作,構圖簡約,郤見獨特,五個人物以俯瞰式,圍成一體。觀若駐目其一,隨著移動視點,可產生延綿不斷的效果,令畫面充滿生命力,永不止息,教人讚歎不已!個人認為,其畫作富「中國文人畫」意趣,帶點戲筆及逸筆,薄塗形式又近中國空靈的境界,不同之處,馬蒂斯按靈感入畫,又滿是享樂主義的追求。香港前輩畫家丁衍庸,素有「東方馬蒂斯」的稱號,其作品融和八大山人的意趣及馬蒂斯的風格,成就驕人,作品極具特色。
 
現代藝術以革新傳統為主,講求創新,包括概念、畫理及技巧。若仍宥於舊觀念,實難有所感動,或錯以為離經叛道之作。野獸派名家,當年大膽的表現,令法國藝壇及社會,觸目驚心,劣評如潮。時至今天,野獸派已成偉大傑出的流派,貢獻良多,歷史留名。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我,實應大力推廣,提昇人文藝術水平,培養愛美情操,對現代藝術持正確態度,可近觀而不可褻玩,賞析之時,抱欣賞藝術,尊重他人的信念。沒有看不懂的藝術,只要學懂用肉眼和心眼去欣賞,現代藝術大門,永遠為您敞開。


 

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

藝術與生活

 
 


「藝術是天地萬物的寓言。它是一個模型,就像地球是宇宙的模型一樣。」

------ 現代藝術大師 保羅克利

 
藝術源自生活,愛美乃人的天性。人活著,除了生存條件、生活素質的基本需求外,還應有著更高層次的追求:包括真理價值、宗教信仰,以及美感享受等,這也是人異於禽獸的主因。

 
遠在穴居的先民年代,人類已懂得在洞壁上刻畫紋理圖像,也在衣飾及用具上作美感的加工;在祭祀的禮儀中加入舞蹈、音樂等藝術元素,以增添生活的美感和趣味。人處在進化的過程中,也需要建立文化與文明,以提昇人文精神,當中,美感是美化生活的素質,並常用於日常生活中,以建構美的世界。

 
時至今日,對美感的追求,更見諸日常生活之中。從時裝設計、家店裝潢至廣告商品,皆可見藝術的大量使用。審美能力,也伴隨著文化水平而同步向前,令藝術與生活的關係,更形密切!

 
「生活藝術化,藝術生活化。」是基本的應有態度。藝術面前,人人平等,它不是富人獨享的權利。藝術創作植於生活,藝術呈現美感,美感的世界,乃一個純粹的意象世界,它超乎實用及功能的關係。不管是從創作或欣賞的角度,若能超越現實生活的限制,必能進入純粹審美的理想世界。

 
在我國傳統裏,藝術與生活幾不可分割。文人愛琴棋書畫、山水勝遊;庶人也嗜花鳥蟲魚、華衣美食,藉認識、欣賞與領悟,自怡情養性的優質生活,至才德兼備的精神修養。孔子道「游於藝」及「求於藝」,在在說明藝術具有理想生活的意義。

 
老莊思想有「體道情神」之說:人若通過工夫,在現實人生中加以體認,將可發現「道」,此屬最高層次的藝術精神。人生旅途上,抱著藝術的生活態度,不單可安頓現實的生活,更可映照自然真正的本質,感通萬物美感的存在,亦即莊子所言的「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」,自我的心靈解放,赤子情懷的釋放,個人的心靈,必將與天地萬物契合,藝術在生活中,變得無處不在!

 
古時我國孔子倡導「為人生而藝術的精神」,用禮樂來化育人民,禮是外化的行為;樂則是從內感而發,音樂中有美有善,善即仁,意指仁美合一。音樂成為藝術化的人生修養。在西方,希臘時代用神廟建築、神像雕刻來教化黎民。雅典人追求美作為生活的重心,以及彰顯神的榮美。

 
進入科技急遽的年代,時空的壓迫、工作的重擔,使人異化與物化,淪為工具性的奴隸,實在大大需要藝術,作為淨化心靈的良方。幽默大師林語堂認為:藝術存在的目的,是要輔助我們恢愎新鮮的視覺,富於感情的吸引力,和一種更健全的人生意識。藝術家如一面鏡子,用來照出我們經已遲鈍了的想像,使枯竭的神經興奮起來,令心靈得到歡樂,這就是最大的生活享受。

 
欣賞藝術當從靜處開始:看花草樹木,細味季節的變化;觀藝術展覽,體會形色的造形;聽音樂晚會,靜賞和樂的節奏;遊城市景觀,感領環境的建設,還有美化家居、擷藝藏珍、品味閱讀,在生活中,養成愛藝術、重審美的習慣。

 
人生旅途上,亟需人文關懷,感受人間情味與生活情趣,在人類的各種藝術行動中,是以傳達人類最美善的情感作為最大的目的,它必須恆常持續進行,讓大眾得到最高的精神的享受,因藝術不單美化生活,更使人脫離苦難、排憂解困,進而淨化心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