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

現代藝術芻論



「請允許我在這裏重複我曾經對你說過的:要用圓柱、圓球、圓錐形來畫自然,把一切都置於恰當的透視之中。」



------ 現代藝術之父 塞尚



現代藝術之父塞尚,晚年仍奮力不懈,埋首於創作中,竭力追求畫面中物體的相互關係,使用圓柱、圓球、圓錐等幾何形體來畫自然,畫出堅實的體積感,以追尋永恆性的真實,同時也教導大家用一種體積結構的眼光去觀察景物,更開啟了現代藝術「百花齊放」的先河!



觀乎「現代藝術」,甚多觀眾皆抱怨看不懂、也攪不清。面對作品,常是茫然無所適從,因現代藝術脫離了傳統,不重主題因素或固定形式,它既無文學性表達;也乏戲劇性敘述,把藝術語言從主題中解放出來,讓作品用自身語言來說話,並且去除一切非藝術的傳統因素,在造型、色彩、結構去建立「純視覺體驗」,藝術家重新將藝術品定出意義與價值,故觀眾也必須更新個人的觀念,才能在審美過程中有所得著。



現代藝術,不僅提示我們要對過往的藝術概念作重新思考,更要對個人觀念重新反思。詩人艾略特認為:當一件新的藝術作品創作之時,在它以前的所有創作,當會產生不同的變化,儘管其已為不朽之作,並形成為理想的秩序,但由於引入新的藝術創作,此原有的理想秩序,也必被改變過來。



慣於面對傳統作品的觀眾,隨著「藝術革命」帶來的衝擊,心中定然產生相關的疑問:「新的藝術作品真的有價值嗎?」這正是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慣常經驗;「我有能力去欣賞及評鑑嗎?」也造成普羅大眾產生緊張的對抗意識,但歷經時代的洗禮,歷史已肯定了現代藝術的價值!五花八門的新作品,皆預示在我們面前已展現了新生活的全景,也是人類進程中的一個轉折㸃。



藝術家在藝術創造的初期,常自傳統中巨匠的創造作始,此承先啟後的方式,是最自然不過的,如羅馬藝術從希臘藝術孕育而來,這也屬歷史的意識。唯現代藝術卻一反傳統,乃採用與傳統叛逆的勢態,不但在審美判斷上拋棄了古舊的原則,對唯美的原理從不顧及,強調「以新為美」、「以醜為美」的獨特性。



現代藝術家有不少以「前衛」自居,因著題材、材料、工具的不同,與傳統藝術顯著不同,企圖創出獨特新風格,以回應當代的需要。惟藝術作品,首要在建立和諧的關係,於傳統與現代精神上取得協調,此為現代藝術家創造性的最大考驗。



哲學家們稱現代是「危機時代」,反映了人類面對荒謬與虛無的失落,觀乎60年代西方「現代藝術」的出現,本質正是一種反價值的產品,把反價值看作是價值,正荒謬地說出了它的本質!



其實,自從印象主義藝術家為人類挖掘了清澈的感情之泉以後,藝術一直能奉獻自我存在的意議,並帶來無盡的安慰,印象主義被認定為色彩及繪畫革命,他們追求自然在陽光中的繽紛變化,並捕捉景物在時空中的變化,但隨後藝術家卻不滿印象主義只重外在的形式,缺乏本質結構的追尋,因而另闢蹊徑。



究竟藝術在未來將以何種形式出現,只有上帝才可預知,但 祂已明確告知世人:創造自祂而來,故我們應有信心認定:藝術創作將不枯竭、也永不止息,因健全的社會不能缺乏藝術而孤身獨存!特別是「現代藝術」是現代文明的產物,自有其可貴之處,它將延續文明的進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