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閒說香港藝術

 河畔的香港文化博物館

 翠綠縈繞的香港視覺藝術中心

富現代感的香港歷史博物館

冷風過後,桃李競芳,又見一番新景象。春來,本是平凡不過,唯思緒如潮,總有驅不走的追憶!

童年時徙居香江,棲於舊式樓房,一扇小牕,常帶來觀賞外在世界的樂趣,也打開鍾愛藝術的心扉:是街角賣藝者、抑牆上獨特的招貼、或粵式樓房的裝飾,皆各具妙趣!

當年,仍處殖民地管治的時代,香港文化,面對東、西的融合;也飽受新、舊的衝擊,藝術的發展,呈現了複雜紛繁的景象,加上戰後,南來的前輩畫家甚眾,秉承嶺南傳統者佔多,彼等皆為書畫大家與文化俊彥,令香港頓成精英薈萃之地。

緣由啟蒙老師乃前輩畫家,常參與展覽,在他帶引下,也曾遊走於不同藝術展覽,並奠下學藝的基礎!

儘管當時,美術館仍未建立,唯美術團體與美術學校,卻如雨後春筍,更常在不同的公眾地方舉辦展覧,如青年會、酒店等地,爾後香港大會堂與藝術中心先後落成,文化氣候漸成!

伴隨社會的長足進步、經濟的蓬勃發展、城市規模的漸次成形,令本地藝術活動,也漸次活躍,藝術家不管是南來、或土生者,皆願紮根於東方之珠的香港,在獨立自主的條件下,發展出獨特的個人面貌。

踏進20世紀的香港,帶來人文的醒覺的同時,也因留學生的回歸,引進了西方現代藝術,在創作上形成強大的力量,對現代藝術的發展,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!

60年代,抽象畫風,開始影響本地畫家,旅法藝術家趙無極也曾來港,出任訪問教授,其作品以抽象藝術的風格,配合中國甲骨文字造形,表現東方深邃的哲學意境,也大大影響了新一代的創作。

踏入97回歸祖國、世界風雲變幻、資訊科技時代的來臨,新生代藝術家,對西方後現代藝術,更能快速準確地掌握,這對本地藝術的發展,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!

裝置、行為,概念、錄像及數碼等不同的新表現形式,在政府政策推動下,得以順利發展,並在展覽中呈現多元的面貌。

歲月留痕,個人學藝至今,歷盡滄桑,雖仍遊走於觀賞者與參展者之間,卻無悔無疚,在這花影婆娑的一刻,讓我對香港藝術的未來發展,寄上深情的祝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