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

中國書法雜論



「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,就是因為驚人奇蹟、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,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,引人欣賞,心暢神怡。」



------ 書法家沈尹默



中國為古代文明大國,文化博大精深、歷史璀璨奪目。書畫藝術,極具獨特及豐富的藝術風貌!特別是書法藝術,歷經歷史長河,從甲骨文、金文、石鼓文、大篆、小篆,演變為隸書,乃至草、楷及行等書體的定型,書法一直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。



論及我國書法的歷史,可上溯至殷商時代的甲骨文,若拿它與更早出現、刻畫於彩陶器表面的各種花紋及符號作相互比較,則甲骨文無論在用筆、結字及章法三個要素方面,堪稱最早期的應用書法矣,因彩陶器上的花紋及符號,乃圖像性的符號表現,仍乏書法的元素。



根據唐代張彥遠的《歷代名畫記》所載:我國書法和繪畫,不但是「書畫同源」,更是「同體而未分」,因兩者均建立於「象形」的基礎上,用作視覺傳意的傳達。由圖像契刻演變為書寫的形式,書法開創了另一條跟裝飾性圖像不同的美學途徑。



隨後,因著毛筆與顏料的發明,更帶來書寫的方法,國人使用毛筆,慎重地在器物表面留下圓點,再進入線的結構與組織,構成文字的造形,此為漢字與書法結合的開端!雖然紙的發明較晚,卻造就書法的發展,令「書體筆墨」出現成熟的時代,提昇了文化價值和藝術品位!



歷代對「蒙恬造筆」的傳說,雖然存疑者眾,但毛筆卻擬定了「線描」的發展模式,不論手繪書寫,皆流露活潑的形式與意外的拙趣,「點」的靜定、「線」的律動、「面」的包容,全自運筆而來,也令我國書法的遺跡,除了甲骨刻辭、鼎文、石刻及磚刻以外,還留下珍貴的紙上墨寶!



其實,我國書法屬「線條」的藝術,是「以力為美」的藝術創作,充滿獨創性、聯想及意象,它如其他藝術一樣,皆植根於人類的生活而來,是「客觀事物」在特殊形式中的反映,亦即在書法形式中的反映。



假如說繪畫是生命的旋律,那麼書法則是心靈的舞蹈了。人的感官可感知客觀事物的美,線條正是人的視覺器官所能感知的重要對象,一切具有線條表現的藝術作品,其引發美感,乃依靠千變萬化的優美線條而來,看大書法家張旭的草書,足可從中窺天地之百變,反映了他自觀察而來生活百態,也寄託了個人的主觀感情,作品別樹一幟,惹人遐思!



與舞蹈、雕塑與繪畫等藝術作比較,書法在線條的表現,著實更具抽象性與概括性,它不是對客觀事物線條的直接模仿,而是通過形象思維活動,掃除所有的限制,擷取其中具有美學含義的特徵,自然直接地融化在書法術獨有的形式之中,如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作品,線條雄健活脫,符合了書法形式的概括與抽象的反映,充分表現了漢字之美、也是我國書法獨有之美!



書法的造形躍然紙上,其神情意趣,卻與紙墨以外的自然環境的所有動態,有著自然契合的作用。書法家沈尹默更認為:我國文字是從象形的圖畫發展起來的,象形記事的圖畫文字即取法於星雲、山川、草木、獸蹄及鳥跡各樣形象而成,由此可引證我國書法最初來自象形的圖畫,故有極豐富的造形性,線條的變化,也因富於變化,由此配合組合結構和篇章布局,並消除了圖畫的痕跡,我國書法,乃漸次發展成獨立而精微的藝術形式。



我國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、使用毛筆書寫、具四維特徵的抽象性符號藝術,不但完美地體現了人本主體的精神,它更是語言、境界、載體、形式及哲學,充滿了人生與生命的意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