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

布拉克與立體主義



  「在藝術裏,只有一樣是有價值的,那就是:你無法解釋的那件事。」  

------布拉克 

現代藝術之父塞尚,有別於一般印象主義藝術家群,他要將印象主義的作品變得更穩固, 認為在寫生時,若要觀察大自然,必要用上兩個或以上的視點,更且,眼睛所看到的, 也不可輕信,必須作內在的深究,才可在作品中再現所見的真實,此與中國繪畫的「散 點透視」,實在異曲同工。 

藝術家必須要深入眼前所見的核心,才可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。塞尚更進一步歸納出 如下結論:認為自然界所有物品,皆由圓柱體、球體及圓錐體等三種結構組成,從而呈 現畫面的整體性,以此重建繪畫空間感。塞尚的藝術主張,深刻影響了 20 世紀的新美 術,並間接催生了「立體主義」、「未來主義」及「構成主義」的誕生! 

對甚多藝術愛好者而言,咸認為畢加索的作品《亞維儂少女》,乃「立體主義」的第一 幅代表作,但藝術史學者告知我們,促成「立體主義」的誕生,並非一人之功,它是由 畢加索和布拉克兩位年輕藝術家,因著緊密夥伴的合作促成而來的,其中布拉克的貢獻 更大。兩人皆深受塞尚作品中新思維的啟廸,為求構圖焦點的關連性,必須將畫面中的 形體簡化為幾何造形。

 前為「野獸主義」畫家的布拉克,也曾到塞尚常到的艾斯塔克小鎮作戶外寫生,畫了一 系列以《艾斯塔克的屋舍》為題的作品,他將滿布屋舍的山丘,配上樹木與叢林,以放 大鏡頭的方式拉近,層層疊疊堆成一體,並簡化其中的細節,變成淺棕色的方塊,一氣 呵成,組合成畫,顯出了「立體主義」早期的作風。 

有趣的是:1908 年,布拉克以《艾斯塔克的屋舍》系列作品參加秋季沙龍展,竟遭評 審委員會的委員馬諦斯的嘲諷,揶揄他的作品是「用一堆方塊組成的畫」,而「立體主 義」這個名義,也如過往「印象主義」及「野獸主義」般因作品受戲謔而誕生,但卻形 成一股藝術新風格與新氣象,並在藝術史中留名千古,對現代藝術的發展影響甚鉅!

 其實,嚴格來說,「立體主義」並不強調立方體的呈現,它跟名稱恰好相反。布拉克與 畢加索的作品,其本質是要確立平面空間的多角度視點,採用是「多重視點透視法」, 配上空間及時目的併用,將形體的不同塊面,同時展現在一空間上,呈現平面圖裏無法 展現的立體感,讓觀者對方塊有更深的感受,帶來更濶更高的思考。 

生活中常見的事物,布拉克可透過「多重視點」,將它確切地呈現於畫布中。如他先把 觀看小提琴的視點「碎片化」,隨後再重新組合,令小提琴在構圖中,可同步觀看:從 上下、前後、左右、正側等不同方位,嶄新的方式去描繪及觀賞使靜物栩栩如生。

 「立體主義」的創作創意無限,布拉克還在作品中加入文字作記號,刻意裁剪的報紙或 撲克牌、包裝紙與木紋圖樣的壁紙作拼貼,也混入沙子與石膏,以添加肌理,開創了挪 用生活中的材質元素為畫作的一部分,大大改變了藝術與生活間的規範,更啟發了後來 「達達主義」的「現成物」的創作觀念。 

自塞尚演化而來的「立體主義」,經過布拉克與畢加索的努力探索,共同開創了新的空 間美學與跨媒材觀念,對 20 世紀的藝術與設計領域,影響深遠,特別是布拉克一直堅 守「立體主義」的創作觀念,至死不渝,達致個人在藝術與思維上的成就,實在令人佩 服不已!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布拉克的作品


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

漢字與書法藝術

 


「書法,無色而具有畫圖之燦爛。」


------沈尹默

我國文化,深邃悠長,尤以漢字的發明,意義宏大!從語音的傳情,至文字的達意,承載了我國民族的智慧與情致。漢字從甲骨文開始,屬獨立方塊字,帶強烈視覺之美,與其他文明的拼音文字截然不同。東漢許慎指出漢字以人為本,仰觀天象、俯察萬類、遠取諸物、近取諸身,真實地純從生㓉中的思維形式而來。


從歷史文獻的考據,我國書法亦為古老的書寫藝術,自甲骨文開始,至一般應用的草、楷及行書等不同書體,一直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,而漢字的形成、發展,與書法的產生、演進,也有著密切的關係,加上運用毛筆作書寫工具,故極具抽象性的符號美,充分表現了我國傳統「以人為本」的人文精神和修養。


細看殷墟時期甲骨文的書法,已可窺見高超的藝術水平。刻在龜甲及獸骨上的內容,大多是卜辭,若從刻寫順序作比較:有先寫後刻、也有先刻後寫的,內蘊不同的變化,由於甲骨文基本上已具用筆、結體及章法等書法重要元素,並歷經了漫長的應用和發展的時期,故帶有強烈的視覺性和實用性


時至今日,根據出土和搜集的刻文甲骨,統計所得,共計出現五千多個單字,並用上六書結構,包括:「象形」、「會意」、「形聲」、「指事」、「假借」和「轉注」。其中象形字在漢字裏的數目雖不多,但最具審美意味,呈現了豐富的視覺效果,並影響了書畫藝術的發展。


商代是我國青銅藝術由成熟發展至鼎盛的時期,鑄刻於其上的金文,亦稱鐘鼎文,其於書法上的感覺,要較甲骨文更具姿彩,由雄渾壯實,趨向典雅工飾。西周的《毛公鼎》堪稱代表作,也是歷來文字最長的青銅器銘文,並出現新面貌,世稱大篆,為優美書體之一,其實,處在這時期,金文幾已完全取代甲骨文的地位矣!


至於我國石刻文字,始見於商代,最好的則是石鼓文,乃刻在鼓形的石碣上。石鼓文不但集大篆之大成,更敞開小篆之先河,此屬過渡的形態,並於其後大盛於秦朝,千載以還,一直備受書家推崇!小篆筆勢圓融渾厚、結構方正端莊,含蓄蘊藉,《泰山刻石》便是歷來之代表作,由李斯親手書寫,乃小篆書法的典型之作,從甲骨文以來的古代漢字書法,至此可謂嘆為觀止了。

李斯是小篆的整理者,傳聞由小篆變化而來的隸書,其規範化的創造者,則是程邈,他因得罪秦始皇,被收天牢,在獄中他發憤用上十年時間,將小篆去繁為簡,把筆劃改曲為直,以便於日常書寫,由於隸書的書寫,在成熟、規範、熟練的基礎上更趨快捷、簡省,只保留基本的動作中,乃孕育了草書、楷書與行書等通用的書體。

考據我國歷史,秦漢時期是漢字變遷最為劇烈的時期:大篆改成了小篆,隸書發展成熟,草書也發展成章草,行書和楷書也在萌芽中,至五體俱備,書法自此成為一門崇高的藝術,並有專稱為書法家的重要人物載入史冊裏。


我國的書法藝術,肇始於漢字而來,有其獨特的藝術形式與視覺語言,並再現了一長久的嬗變過程,終成獨特的視覺藝術,加上我國藝術,提倡「書畫同源」,書法上的筆情墨趣,也大量應用於繪畫作品中,其中散發著無窮藝術的魅力,更影響了近代西方畫家進行抒情抽像畫的系列創作,完美地反映了以人作依歸的主體精神。



吳昌碩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