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

現代藝術之父 ------ 保羅 塞尚 ( Paul Cezanne )


再遇大師 –5
 
 
 
初看塞尚的作品,乃於大學唸藝術的首年。實在來說,對現代藝術仍是門外漢,亦是初聞「現代藝術之父」的大名。其時資訊並不發達,印刷品亦匱乏,能在藝術書中看到的資料,多屬文字,圖片甚少,且黑白單色居多。乍看塞尚畫作,並不討好,以直觀視覺來看,一點也不美,且造形呈少許笨拙感,厚重的色調,全不像印象派處理光色來得灑脫輕巧。這不單是剛進現代藝術堂奧者的疑惑,事實上,歷史告訴我們,在與塞尚同期的觀眾也有同感,藝評家也不予好評,難怪他曾數度落選沙龍。
 
 
 
     自縊者之屋 ( 早期作品 )
 
 
 
     玩紙牌者
 
看到塞尚的原畫真蹟,應為十多年前,當時有緣到法國旅遊,乃專程到奧塞美術館觀畫去。是次參觀,對「印象主義」巨匠留下深刻的印象,特別是「後期印象派」三位大師的作品,更屬「震撼性」的感受。當中尤以塞尚的作品,讓我擦亮雙目,茅塞頓開,過往的錯誤見解,如霧中看花,未窺全貌,也無法擷取精粹。看著原作,始覺其偉大精妙之處,並非印刷品可作比擬。個人學藝至今,一直埋首於「現代藝術」的研究和創作,對塞尚的理論也略知一二,其畫作自有深意,屬實踐理論的成果,實非常人所能理解和欣賞,若以中國畫論,可歸入「逸品」列中。至2005年也曾在香港藝術館「法國印象派」繪畫珍品展中,再度親炙塞尚原作,且有充裕時間仔細咀嚼,深究其中,心神領會,畫中所呈現的:不論是色塊、明暗、筆觸及肌理,皆達到和諧美妙,充滿韻律節奏,渾然一體。「現代藝術之父」的盛名,當之無愧,實至名歸。

 
 
    自畫像-1      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自畫像-2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
 
    塞尚夫人像

塞尚在世時,作品並不受到重視,世人對他的藝術探索亦不理解,藝術同儕先後名成利就,他郤默默無聞,孤軍作戰,最終令他走上與世隔絕的創作道路。他隱遁在家鄉的小鎮,除外出寫生外,常深居簡出,安靜作畫,從實踐中引證理論,雖然他曾受畢沙羅影響,曾創作帶有印象主義的風景畫,也經歷浪漫主義激情的洗禮,但他堅持走一條與所有畫家迥然不同的道路。他不滿印象主義只單純注重瞬間的光影色彩,忽視繪畫造形及結構。他認為應摒棄對視覺純粹性的進求,也需遠離文學的表現。從畫中的結構形式深入探討。
塞尚在藝術上的探索實在相當偉大,他擁有堅毅、持久的創作能量。他的作品往往是一而再地重畫,不斷修改和完善。經過多年的苦思和創作不倦,塞尚發展了一套新理論和表現手法,他說了一句千古傳誦名言:「自然的一切,皆可由圓形、圓錐形、圓筒形表現出來。」無論所畫的題材是什麼,他總引用他的理論,他不欲再現自然,他要的是「再造」,進入物象永恆不變的本質。為了畫中能呈現和諧、統一及變化,甚而可以改變視點、使用扭曲、變形或簡化的手法,這種大膽創新打破傳統的手法,對爾後新藝術發展,實有深遠的影響!如野獸派馬蒂斯最受他的色彩影響;畢加索擷取他的構成概念,創立了立體派,至抽象派也無一不受他影響,這就是塞尚被視作「藝術祭酒」的原因。
題材方面的選擇,塞尚並不太重視。由於他獨居離群,肖像畫除自畫像外,便是家人;寫生有靜物及風景;他也以群像作探索題材。但不管畫些什,作畫的觀念都是同出一轍:盡量減少對主題的關注,不重視寫實的精確,簡化形體,追求視覺元素的和諧,在意畫面的整體關係,加強體積感,朝「構成」的方向走去。為了令畫面能有層次感,也不因追求體積而窒息了空間,塞尚用上了明亮色彩,並使用塊狀筆觸及小平面的結合手法,讓「律動感」營造活潑起伏的感覺。
 
 
    靜物畫 –1
 
   
靜物畫 -2
 
試看他的作品,「人物畫」普遍缺乏常人追求的感性魅力,只單一強調形象的結構。「靜物畫」表現了一貫結實的圓形、圓柱形和圓錐形,著重其厚重的體積感。他為了深入研究,不斷反覆重畫,竟至水果凋壞,而畫作仍未完成。「浴女畫」系列,乃塞尚不斷探索的畫作。最初尚具有自然、活潑的特色,最終郤是愈來愈傾向秩序和抽象。而最有名的「聖維克多山」系列,更是他畢生力作,見証他的藝術人生。他在孤獨中長年累月面對這座聖山,不斷重複,也畫了多幅,把天與地,山與屋都畫成了相近的色彩;選用了同樣的筆觸,賦予類似的造形,從「見山是山」至「見山不是山」,終至回歸至「見山是山」的境界。這是他心中的風景,不帶敘事說明,只需遵守個人一套特定的手法,美感並非透過再現自然而來,而是由畫家創造出來的。
 
 
      靜物畫 –3 
 
 
     沐浴圖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   浴女圖 –1 
 
 
 
    浴女圖 -2
 
 
     浴女圖 –3 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聖維克多山 -1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聖維克多山 –2         
 
    聖維克多山 –3


塞尚像繪畫天地間孤獨的「藝行者」,在精神和藝術領域中,一生都受盡折磨。他的成就來自對藝術的執著和追求。他曾熱衷參與社群及沙龍,但招來的郤是對他才能的貶壓,甚而好友名作家左拉,也為文抨擊他,令他既失自信心,但又驕傲自大,自詡為最強的;比一切活著的畫家來得強。觀乎他的藝術成就,此言也不覺浮誇,他不僅是「後期印象派」的代表人物,更是整個西方傳統藝術的終結者,他徹底地推翻了舊有的觀念,不.再崇尚外在的存在,逕自進入深層結構的探索中,這一切不但動搖了傳統的美學觀念,更影響了近百年來的現代藝術。直至今天,自現代藝術至後現代藝術,無不受到他的啟示反影響,如於70年代以畫馬著稱的美國女藝術家蘇姍羅森伯格,畫作滿塗筆觸,「圖」與「地」都混和一起。且後現代藝術強調觀念的注入,不講究繪畫技巧,這都彰顯了塞尚的影力。藝術史家有以他作分水嶺人物,用塞尚前及塞尚後,分別藝術家的類別,足見其重要性。
 
   ( 蘇姍羅森伯格 )
 
 
現代藝術作品
 
塞尚於1906年與世長辭,彌留之際,仍手持畫筆,在空中盤旋,似有宏願未竟之意,他應感知自己在繪畫上的貢獻,但仍不甘願放棄持續的追求和實驗,他一生忙於和傳統對抗;忙於作新的啟示;也忙於創作更多作品。他的孤獨,正顯示藝術需要沉澱,恆久的忍耐,才可另闢蹊徑,開創先河,藝術家要獨立、自信和自尊,在欣賞塞尚作品的同時,也要好好學習他對藝術專注的態度。大師風範,誰可匹敵!

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

圖像語言的書寫






「我從不讀書,我只看圖片。」

------ 20世紀普普藝術大師 安迪華荷

 

根據《創世記》所載:上帝在渾沌一片的宇宙裏開天闢地,萬物皆自 祂的創造工程而來。但在萬物之中,只有人類擁有「創造」的能力,並在進化過程中,不斷自我完善與進步。

 
若從人類的歷史及藝術史中作觀察,人類的進步,實在遠勝於世上所有的動物。人是「萬物之靈」,究其成因,乃人能善用雙手,經由感覺的傳遞,從而創造岀甚多的東西。

 
著名藝術家吳冠中曾說:「用尖硬的石頭在山洞岩石上作畫的史前人,是最早的藝術家。」人的雙手擁有「握著」的能力,也懂用工具刻刮或書寫,過程中,留下痕跡的記錄,此舉不但標誌了人與禽獸之別,也顯出具「創造力」的人的價值。

 
人的雙手是進化的重要工具,它能幹活,也能書寫及描畫,在運筆的動作中,記錄了甚多複雜的線條及造型,開啟了人類歷史的記敘。其實早在「史前時代」,即使文字仍未出現,唯人類已學懂在工藝品的表面,加入紋理裝飾,留下大量圖像書寫的史料。

 
生活中的影像及圖像俯拾皆是、尋常慣見。在藝術創作中,除了必須處理大量圖像的畫家外,還有文字作家,在其寫作敘事過程中,腦海裏亦需不斷切換圖像,因文本的內容,乃來自圖庫累積的結果。

 
圖文的配置,足以豐富作品的演繹,因圖像的訓練,屬書寫的重要前提。若圖像匱乏,必會導致敘事的不足,人對圖像的解讀與描述,是把想法轉化為文字的過程。當創作的書寫態度形成,藝術的種子自會孕育。

 
在當代藝術中,概念與思維的論述,是文字用語的書寫。圖像的演繹,則屬線形的書寫,但此非單指傳統的筆法,也涵蓋了所有描繪的技巧。藝術家在線形結構的遊走中,大膽地進行探索與冒險,建構成穿越複合的視覺語言。線條、筆觸與造型,也塑造了空間的介面,讓即將消失的時間凝固起來,成為作品的載體。

 
藝術家以線形的表達來創造感知的想像,表達思想與書寫空間,線條的造型,也被視作藝術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元素。在運用工具物料的同時,配合意念與技巧的表現,將可產生無盡的變化;主題的探索,亦能衍生視覺的生機,建立內在的邏輯與秩序。

 
如文首所言:早在原始時代,人類已善用線形書寫的力量,為考古學留下大量考據的圖像資料,這些樸實直接的生活記錄,也流露著純真的感情,如小孩子的塗鴉一樣,充滿赤子的情懷,即若造型稚拙,卻牽引出形的變化與趣味。

 
由於藝術家在思想及個性的差異,所處的時代情境不一,在書寫過程中,圖像中的視覺語言,也反映出截然不同的線形詞彙。對時代的回應、心靈的渴求,以及藝術的探索,藝術家自有個別的詮釋,在不斷經驗的積累與觀念的擴張下,線條的迥旋,亦賦予造型豐富的變化。線形書寫不但是藝術創作亟需面對的課題,更是藝術家真實的心靈寫照。

 
藝術作品中,透過賞析繪畫的筆觸與動勢、素描的如線隨形、水墨的筆情墨趣,以及版畫的樸拙刻劃,在在傳達了複雜的情感語境。線形書寫也體現了藝術家實存的感覺,呈放清晰的創作意念與發展脈胳,滋生美感的泉源,讓美的意識,進駐於觀者的心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