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

達文西和鏡子說





「畫家的心應該像一面鏡子,永遠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攝進來,前面擺著多少事物,就攝取多少形象 ……  畫家應該研究普遍的自然,就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多加思索,要運用組成每一事物的類型的那些優美的部分。用這種方法,他的心就會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面前的一切,就會變成好像是第二自然。」



------ 達文西



一直以來,西方藝術史都總把達文西與米開蘭基羅及拉斐爾相提並論,合稱三人為意大利「文藝復興三大巨匠」,其實,這種說法屬簡單歸納法,對三位巨匠既缺深入的理解、也乏精闢的闡釋,特別是對達文西尤甚!



作為曠世奇才的達文西,他是跨領域且超越時代的巨人,令人驚異的博學多才,為他贏取眾多的榮銜:畫家、雕塑家、建築家、城市規劃家、音樂家、數學家、物理學家、水利學家、軍事科學家、解剖學家、發明家 ...... 天才橫溢,讓世人肅然起敬!英國藝術家丹皮爾說道:「如果我們要在古今人物中選擇一位來代表文藝復興的真正精神的話,我們一定會指出達文西這位巨人。」



達文西天資聰穎,興趣廣泛,他記錄了大量藝術創作心得與科學研究的成果,對藝術理論的構想,尤具真知灼見,寫成一系列畫家守則、比例、解剖、素描及構圖等方面大量的筆記,更有無數的手繪插圖,其美學思想主要見於他的著作《論繪畫》中,思維及內容皆極豐富,其中他提出的「鏡子說」,最為世人推崇及認同,成為歷來最受重視的美學思想,這些讓藝術家「以鏡為鑑」的文字,影響極其深遠!



其實,在美學史中,鏡子的譬喻常被用作引証模仿的學說,唯達文西論畫時所提到的鏡子,其涵義卻與別不同,鏡子所生的形象,若只用作表現空幻的形象,而不是實存的,這種做法是絲毫沒有價值的,因為以鏡子來譬喻模仿,從來就不在於意味只屬對象物的機械再現,而是通過鏡子,還可看出畫家與自然的關係。



論及「模仿自然說」,達文西首先重申藝術家必須忠於自然,真切去再現其原貌,其次仍需強調藝術的創造性與神性,並從作品整體中掌握藝術與自然的關係,故達文西的鏡子喻象,其最大的意義,乃在要求藝術能真實地再現自然,並就視覺所見的一切作出思索,擷取內裏的美感,構成第二自然的形相,以表現內在的有機生命。



同樣反映事物的圖象,鏡子和繪畫何其相似,兩者皆以平面來表現主體,並在平面上透過光與影的處理,顯現出三次元的畫面。但達文西深究兩者相異之處:認為儘管鏡子可借助物象的輪廓與光影,使形象突出,但畫家卻可更進一步運用色彩的調配,以加強比鏡子更為強烈的光影,畫家匠心獨具,成功將繪畫作為表現大自然的微觀縮影。



再者,作為達文西重要的美學思想,「鏡子說」更可真實反映人的內在的精神世界,而不只是自然界的形貌。人作為藝術表現的中心,有模仿、更有創造,繪畫是自然中一切可見的創造物的唯一模仿,所以要用細緻嚴肅的態度來研究自然,鏡子反映出物象的一切,內中更存著生生不息的內在生命,畫家對此,必須經過悉心研究,配合創意,去完善創作,而不只拘泥於鏡子反映的原貌。



縱然鏡子可真實反映物象的一切,但它並不具備人類的判斷力、創造力及歸納分類的本能。繪畫創作,不但提昇畫家觀察力、如鏡子般真實的呈現,還可增強人的理解力及技巧性,在最高層次中反映上帝創造的國度。「鏡子說」在在說明了繪畫的科學性,也就是神性,它轉化畫家的心智,以更大的自由力量,去觀照包羅萬象的世界!

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

近代畫家談筆墨




「筆以立其形質,墨以分其陰陽,山水悉從筆墨而成。」



------ 韓拙




對熟悉中國繪畫傳統的愛好者,於「筆墨」的認識,當不會陌生。清代畫家惲南田曾說:「有筆有墨謂之畫。」正好道出筆墨對中國繪畫的重要性,中國繪畫在其表現技法中,實在可用「筆墨」兩字作最精確的敘述,不但令作品構成獨特的風格,還可作抽象性的表現,從中更顯出與西方繪畫鮮明不同的對比。



幾千年來的中國繪畫傳統,它告知我們筆墨的重要性:筆為中國繪畫的筋骨、墨則是其血肉,有筆無墨不成作品、有墨無筆也談不上中國繪畫矣!筆墨可說是中國繪畫技法的總稱,內藏極具價值的繪畫要素及精神內涵、構成獨特的審美意蘊與形式。若把筆墨視作中國繪畫的語言,其從古至今的原創與革新,也促成了中國美學思維的發展。



據美術史的記載:南宋山水畫,乃自北宋青綠山水畫轉化,過渡而成文人水墨畫的形式,此舉也使筆墨的概念,更受重視。從元人開始,水墨的形式受到推崇與重視,直至明末清初,文人的意趣,皆表現墨色變化的姿彩,喜用出世精神,配上淡逸筆墨,創作大量清逸的文人畫作,展現出東方獨有的寫意精神和神韻!



追求筆墨語言的運用,配合抒情寫意的表現、性靈心志的寄意,筆墨可概分「有我」及「無我」兩境界,被譽為集傳統山水畫大成的近代畫家黃賓虹,通過對筆墨形式的窺探及透析,正好論証了中國繪畫的人文精神的文化內涵,黃賓虹認為筆為點線與骨骼,墨是肌體與神采,作品內容的精神性及觀念性皆在其中。



在野孤憤的八大山人,愛用平淡恬靜淨透的筆墨,表現亡國遺世的精神,他雖心儀董其昌筆墨濕潤的大山大水,但信佛的他,仍偏愛以淡墨的筆觸、尚拙的造型、簡化的用筆,淡漠輕煙,在寧靜中追求寧謐,蒼茫虛談,成了他的水墨語言的最大特色,如美學家宗白華所說,乃為「靜穆的觀照」。



使用彩墨與水墨結合的方式,林風眠表現了極為超凡的力量,他善用焦濃黑墨、大塊的墨色,且巧於用水,造成明顯的水痕,以及留下沖潑的痕跡,畫面充滿意象渾然的氛圍、蒼茫迷濛,呈現寧謐之美,引人遐思!同時也應用了明亮濃麗的色彩,造成強烈對比,帶著中國民間工藝、漢代畫像磚石及敦煌壁畫的遺韻,中西結合,造就了東西和諧與精神融合的理想世界!



若論近代美術史中,李可染應是最重視「筆墨」的其中一位畫家。他自言筆墨論說得最好的是黃賓虹,實踐得最好是齊白石,而李苦禪的筆墨極好,為他個人所不及。對「筆墨」的認識,李可染認為筆體現了線條和骨力,而墨則體現是墨韻,如要評論中國繪畫,可從筆墨兩個角度切入:一是從「筆墨」的抽象美角度、其次是從「筆墨」與主題、表現對象的結合角度,進行整體判斷。



透過李可染的作品,他創造了「重、拙、大」的水墨美學新境界,不僅使筆墨服從於意境,更創造了新的筆墨美,筆墨表現與畫意緊密結合,其作品不重視自然的再現,而在表現文化意蘊的理趣美與意境美。



誠然,對於筆墨,不同的畫家自有個人不同的認識,陸儼少認為墨乃記錄筆的運動,留下痕跡,筆則是掌握技巧及造型,是情趣的表現。中國繪畫向重「筆情墨趣」,畫家善用筆墨,把筆墨的功能提升至更純粹的層次,並抽離物象,以欣賞點線與變化萬千的墨色變化與內涵為主,此舉必將超越一般的技能經驗及意象思維,足以充實內心的世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