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

淺析「藝術創造論」



「我 ------ 上主在六天裏創造了天、地、海,和其中萬物,但在第七天休息。」

------ 出埃及記20:11

翻開《聖經》,她開宗名義告知世人:創造自上帝而來。看《創世記》這本經書,主要在述說下列幾點內容:1. 宇宙萬物的生命起源,皆自上帝的創造而來;2. 痛苦是來自人的犯罪;3. 與人立約是重要的記號,其中第1項,正好說明上帝是宇宙中首位創造萬物的偉大藝術家。

與世人不一樣, 上帝的創造,無需經歷繁雜的工序和過程,祂只憑口語發出的命令,作出有秩序的的安排,並按照 祂對宇宙萬物的計畫,即能進行偉大的創造工程。祂說什麼,萬物隨即出現形成,「從無到有」,不需任何物質與材料,當中更同時作出分類、延續和裝飾。

面對亙古常新的穹蒼,人類在對宇宙驚嘆的同時,也開始模仿 上帝的聖工,以經營藝術創造,並從中領悟創造的精髓:包括模仿、欣賞、感動與驚嘆,用以衍生不同的觀念、方法和技巧;更加上 上帝賜人類有祂的形象,故我們自有創造的能力,懂得運用秩序和管理,並存 上帝的愛,去創造擁有真善美的作品,除可彰顯生命力,並引證了「上帝看一切都是好的」的榮美!

從創造而言,藝術是絕對理念,亦即絕對精神的呈現。宇宙中萬物,皆按其自身的理性法則而存在,故宇宙即絕對精神的表現,它表現於感性的形式,此乃一切偉大創造的共通本質,當中帶來創造、創意、創新的樣式及形態,促進人類文化不斷進步,造就藝術品的特質和意義的價值。

其實,創造之於藝術家,非單為回應社會所需,重在滿足內在的需要,亦為彰顯上帝的榮美。若從心靈底層潛意識來看,藝術創作來自生命中所感所觸的經驗,雖則它不可言詮,但藝術家可藉創作行為,不斷地運用個人作品與內在心靈對話,以真誠的態度,探索創造的可能性,創造出跨越歷史鴻溝的巨作。

其次是因應來自生活的情感的需求,如宗教、風俗,透過藝術的創造活動,回應對社會的體認與反應。看西方戰後流行的普普藝術,由於藝術家有感於新興的都市大眾文化的動力,實行以各種大眾消費品進行創作,以反抗當時的權威文化和架上藝術,作品展現的風格,既對傳統學院派的反抗,也同時否定現代主義藝術的內容。再看中國五四後,藝術家為國家自強不息,進行民族化的探索,亦為創造帶來一股動力。

再者,隱含於潛意識的內在需求:包括創作者個人的情感、觀念與思維,也可透過創造過程和作品,與觀賞者進行互動和對話,在解讀作品的同時,作出分析與明辨。進入後現代主義的今天,藝術概念,推陳出新,思潮起伏,解語及詮釋,往往含帶哲學的思緒,也蘊藏「當代藝術」卓越的創造性,「以新為美」,亦非以往令人悸動的美感,審美活動,也構築新的創意,貫徹了「從無到有」的新天地!

談創造,還需論及「意象」,看創作自由女神像的法國藝術家巴陶第:他因著自埃及的巨大雕像而來的感動,加上他曾目睹一個手持火炬的女郎,在法國政變中,無畏無懼的偉大形象,結果孕育了自由女神的雛型,此一創造過程,亦可見「意象生成」的重要性。

總的來看,人類創作藝術,不管目的何在,這實在是在進行創造的活動,亦從中揭示了上帝的形像,上帝賜與創造的目的,是希望世人明白 祂、感謝 祂、敬畏 祂,故意義極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