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

蘇東坡文人畫的藝術觀



 
 

「吾書雖不甚佳,然出自新意,不踐古人,是一快也。」

  ------蘇東坡

元氣淋漓、秉性率真、生機蓬勃、詩書畫絕,是宋代才子蘇東坡一生的寫照,在中國歷史上,他是世代難得有二的人物。他一生多才多藝;生㓉多姿多彩:既是偉大的詩人、也是出色的書法家、更是新派的畫家,在他個人的藝術觀裡,還提出了「象外之意」的概念,高度提昇了我國傳統美學的論述。

天才橫溢的蘇東坡,他的「戲墨」之作,開創了「中國畫」筆墨歡愉的情趣,更為文人畫奠定堅穩的基礎:藝術家的主觀性、氣韻的生動性、運筆的節奏性,皆留下南派畫風不朽的影響。他曾說過:「論畫以形似,見與兒童鄰。」他大力反對「形似」,認為必須追求象外之意,以借物抒情,若要追尋畫中真正的內容,必須求諸物象之外。

中國畫向有南北兩派之分:王維的南宗山水,以水墨為上;李思訓之北宗,則以金碧工筆為主。對文人騷客而言,南宗重視一氣呵成快速運筆的節奏感,重點在於氣韻的生動與藝術家的主觀性,講究個人藝術美學的自主發揮,這一切主張,為要共同創造我國最富特性及風格的「文人畫」傳統。

作為一個天才橫溢的文人,蘇東坡日常生活,自然不離紙筆墨硯,也與文人雅士常相往還,在文藝佳境中雅集:飲酒、賦詩、揮毫、寫畫、題詞、對奕、談文論藝,樂此不疲。在我國,東晉顧愷之是第一個以「文人」的身份出現的畫家,亦促成畫家脫離「匠人」的身份,並確立「藝術家」專業地位的開始。於蘇東坡而言,他可說是第一個尋找文人的繪畫趣味與樣式的「文人畫家」。

中國藝術一向重視書畫同源的概念,並需賦詩以提供繪畫的精神,及作氣韻情趣的依據,加上對書法結構及氣勢的掌握,足以駕馭筆情墨趣的表現,這樣,在接觸大自然之時,必可喚醒文人的意趣與喜悅,創作傳世的傑作!作為文人畫的代表人物,蘇東坡當之無愧。他生活裡的一言一行,皆可代表著文人對於繪畫創作和批評的全面介入。

幼承庭訓、熟讀經史,少時的蘇東坡推崇「儒家」思想,唯一生仕途失意、顛沛流離,趺宕浮沉的一生,令他與「道釋」思想相通相近,他依仁游藝,並悉意梳理道與藝的關連,對繪事興趣日濃。蘇東坡作畫,基本上是「托物寓性,游戲遣興」。雖則其作品流傳不多,但為世人所重,也許與其人的魅力及獨賞畫風有關。

我國藝術強調「書畫同源」,並非只說技巧、工具與䖯材的配合與運用,還需在批評的精神與美學思維作探索,若不先深究書法的結構與用筆,就不能理解南派畫風的源流。蘇東坡不但詩詞冠絕,對用筆運墨的技巧,也瞭如指掌;無論於書法的結構與氣勢、為繪畫提供的筆墨技巧與美的原理,皆可窺其真詮;此外,也掌握了詩歌提供繪畫的精神與氣韻的依據,以及對大自然欣賞的情愫。

蘇東坡在其繪畫著作中,論及「形神」、「理意」最多,這是常人在藝術審美活動裡常觸及的問題。蘇東坡特別推崇唐代吳道子、宋代李公麟,認為他們能將個人的情致,運用熟練的筆墨技巧,投射及溶化到完美的圖像之中。這是大自然規律與節奏的配合,也是「寫意」的表現,發展成文人畫至高無上的原理,有評論家認為可將「寫意」的技法與原理,概括稱之為我國藝術的「印象主義」,實在堪足玩味!這也許是蘇東坡文人畫的藝術觀帶給我們的啟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蘇東坡  “ 山石圖  “

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

當代藝術的迷思




「人們不僅要有實踐藝術的自由,還要有常常被遺忘的閱讀藝術的自由。」

------ 塔皮埃斯


進入今天全球一體化的《後現代主義》紛擾的世代,隨著《當代藝術》不斷演變的潮流,排山倒海而來,影響與日俱增,要學懂欣賞,談何容易?欲登堂奧,更是望門興嘆!於普羅大眾而言,面對這股潮流,若無基本導引,實難擁有參與權,更遑論進行審美與賞析!因此舉實涉及現代話語權的範疇。


有人認為懂得欣賞《當代藝術》,乃為相當令人激情的遊戲、也是滿足慾望的文化行為,但觀乎這些充滿迷思的當代藝術作品:它嚴重與傳統美學脫軌、又乏普遍性的基本準則,且內容撲朔迷離:其中如創作新領域的探索、藝術家的哲思情話、對社會的回應與控訴、思緒情感的表現,以及現成物的挪用……,不但難於理解,更易令人產生困擾與迷思!


19世紀末,藝術革命帶來新氣象,不受傳統所宥,沒有既定形式的新藝術,唯始終不及當代藝術帶來的怪異與突破。當代藝術以「新」為美、或以「怪」為美,看一場當代藝術作品展覽,可喻作一個怪異的跳蚤市場,場內幾乎包羅萬有,卻缺了精緻的工藝性與技巧,今天,當代藝術家的文字或語言的論述,它比作品更形重要。


當代藝術不斷進行新的藝術試驗與實踐,探索不同的領域,重建嶄新的形式,並在不斷變化中。能被稱為《當代藝術》的作品,必須涵蓋所有新的形式及風格,也有抗拒商品行為的純粹做法,它背後隱藏著創作者的睿智與縝思,企圖呼應新時代、新思潮的來臨,此外,藝術還將走進社區,回應大眾的叩問。


要為《當代藝術》下個定義,殊不容易,有人稱它為《先鋒藝術》、《前衛藝術》或《酷藝術》,它以作品回應對事物的看法,不但打破常規,還有意料之外的效果,更甚是投影令人不安的情緒,且不一定帶來賞心悅目的美感享受。總言之,面對打著《當代藝術》烙印的作品,觀眾需為自己重新定位,建立嶄新的概念,以及掌握新的賞析密碼。


根據蘇富比拍賣行的說法:《當代藝術》的起始期定在1970年。其實自世界大戰後,至60年代,世界思潮不斷在變。美國紐約更一舉而起,以巨幅的《抽象表現主義》的作品群,取代了法國巴黎的世界藝壇的地位。藝術創作也因此經歷了深刻的美學變形,作品形式與內容推陳出新,完全摒棄過去的觀念,帶來鮮活嶄新的動力,以及結構無盡的變化。


除了繪畫藝術,近年流行的創作形式如:行為藝術、觀念藝術、裝置藝術、數碼藝術,皆成䋶斐然,漸次為人理解及接受。彼等打破了過往慣常的模式,不再是「工作室--畫廊--美術館」循環的商業常規,藝術家自行改用檔案、文獻、影像、照片去保存作品、推廣及展示,加上網絡世界無遠弗屆的展示功能,足以証明這些愈來愈非物質化的藝術手法和文化行為,有著無限的可行性。


網絡時代的來臨,讓藝術走進社會、貼近民眾、融合生活、打破時空、消除隔閡,令人生更富文化的情味,雅俗共賞,提供感性的呼喚。藝術家安迪沃荷曾經預言:「在未來,人人可成名15分鐘。」另一位藝術家波依斯,則將人類在社會中的行為,定為《社會雕塑》,此屬人文藝術的創作,因著共同塑造社會末來的面貌,人人皆成藝術家矣!


今日,面對當代藝術,必將迎來一個又一個更新的年代,它需要全民的參與,大家應多接觸它,並解除疑惑,讓生命重新出發,直面藝術新時代的挑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