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

從「以書入畫」談黃賓虹的創作




「畫法用筆線條之美,純從金石、書畫、銅器、碑碣、造像而來,剛柔得中,筆法起承轉合,在乎有勁。」



------ 黃賓虹



在中國傳統裡,文人雅士於書畫工具的合一使用,不但促使書法介入繪畫幽深的門庭,也造就了「書畫同源」的歷史,並在形式和精神上,從「同源」至「匯流」,「書畫合一」此一偉大的里程,開創了我國藝術史上「人文畫」的新篇章。



書法是一般讀書人必具的個人修養,鑒賞書藝也屬生活時尚。唐代詩人,題詠書法,亦成文化現象,詩、書、畫的合一,更為文人的游藝修養,如山水畫家王維,被冠以「詩書畫三絕;大詞家李煜,同時亦為書法高手;花鳥畫家宋徽宗,自創「瘦金體」題畫,也常運用書法技巧於繪畫中。



若說在20世紀的我國畫家中,最強調以書入畫的大師,當推黃賓虹莫屬。他強調「畫法全是書法」,又說「畫之道在書法中」,因要發掘國畫的民族性,必須透過筆墨之美而來,而我國書法最重筆墨的表現,如捨掉了它,則無從議論筆墨之美矣!



其實,證諸歷代名跡以及近代大師的創作,皆合乎「以書入畫」的要求。黃賓虹的創作,無論山水、花卉,其用筆皆如書寫之法:包括中側方圓、轉折藏露、積點成線、一波三折,他也常用書法之眼論畫,如古人以草隸作畫法此以書法通於畫法,非有力挽萬牛筆力,未可幾及也。」從中可以知道他對「書法通畫法」的眷顧!



黃賓虹對前人書畫的筆法及墨法皆有精闢獨到的闡釋,他會通了先秦古璽文字、古陶文字、鐘鼎篆籀,再用水墨氤氳之淋漓氣象,藉此表現出高古樸野、絢麗自然的畫意與境界,透過宣紙與墨色、水暈的交融之中流露而至,充份顯現我國至深至醇的文化之美。



由於深得鐘鼎篆籀的筆意,故黃賓虹於創作中,其下筆如刀刻玉,也如刻鏤,蒼勁古樸,這種對用筆的深切體悟,實是得益於他對古代金石實物的研究,除了鐘鼎篆籀,還有以鐵筆寫在竹簡上的文字與紋樣,其中的書法意味以及雄渾的視覺意象,成就了他「以䌓見稱」的畫面感覺與審美趣味。



於黃賓虹的山水藝術創作而言,若缺乏了個人的書法功力與才識,實在不能創造一生的傑作,從此意義去看,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用筆大師,拿來與他的用墨相比,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,即使他深得畫中的「墨趣」,但他的筆法,卻是造就了他繪畫的內在生命張力。



他的筆法是一以貫之,從我國書法啟示而來;也從心源而下,變而不變、恆常如一、筆筆分明,方圓順逆、剛柔虛實、抑揚頓挫、節律有致。其山水作品,自37歲的細膩秀勁,至90歲的沉靜拙厚,在在顯現他對用筆、線條經營的講究與錘煉的功力,儘管他曾認真投入西方印象派藝術的研究,令他在筆線上曾進行大膽的試驗,唯最終未有動搖他對書法用筆的基本信念。



百煉鋼化為繞指柔,此為黃賓虹讚美元代繪畫的溢辭,也代表了他個人畢生追求的境界,故此,世人在欣賞他的創作,特別是他的山水畫的時候,應專注其筆法的應用,即或他於晚年作品的改變,或因眼疾而出現放逸之筆,形成黑色的塗抹,但實際上,無論如何放筆,終其一生,他的筆法皆未脫規範,數十年的書法造詣與筆墨功力,仍無間地契合於其作品之中,難怪其「渾厚華滋,潤含春雨」的山水作品,一直以來,皆贏得世人高度的評價!

      附    黃賓虹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