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藝術家一生尋尋覓覓,期望找到最合適於擱置自已湧泉般的思想與情感的蓬萊仙境。」
------
吳冠中
名畫家吳冠中,喜寫生、愛速寫,從油畫到國畫、從寫生到創作、從具象到抽象,費盡心思、流乾血汗,經常不辭勞苦,背著沉重的畫具,到處寫生,他愛故鄉中的一草一木、也愛萬里外的異國風情,他常說個人非常重視瞬間的感受,也愛即場完成一幅畫作,他的寫生總帶著創作的激情,從寫生出發,重在表現,以創作為終結。
西方藝術家一向重視寫生,所謂「寫生」,是指直接面對「對象」進行描繪的繪畫技巧,包括:「風景寫生」、「靜物寫生」和「人像寫生」等。一般寫生多用作搜集作品素材,但部份畫家逐漸發展一套寫生的方法,可直接用在創作上,如近代美術革命中的印象派,該派的畫家,經常利用風景寫生,將瞬間即逝的光影變化,直接描繪下來。
傳統中,西方畫家非常重視寫生,並透過寫生以搜集素材,其實,寫生對學習描繪細節和光影變化,是很具意義的,吾人不可能牢記所有細節,經常寫生,不但可以可訓練手眼心的合一,還能啟發研究色彩學的規律,故寫生實為學畫最重要的基本訓練。
相對來看,若以西方畫家與中國畫家相比,卻是大相逕庭,前者的創作乃從觀看而來,但後者包括絕大部分古代畫家,雖強調「師法自然」,卻只有極少的畫家臨淵摹筆,「中得心源」,仍最為重要,畫家往往飽覽名山大川後,便憑記憶在室中下筆,寫出胸中丘壑。不過,近代中國畫家,卻一反傳統,不但漸次重視寫生,更使用西方的速寫工具,進行搜集素材的工夫。
民國初年,嶺南派宗師高劍父有感中國畫因循自封,期打破傳統,遂推出「藝術革命」,並創立新國畫,他注重寫生,也吸收外國的筆意,主張「折衷中西」,採用「筆墨當隨時代」的做法,其中,該派的代表畫家關山月,深受其影響!
抗日期間,關山月特地走到前線作戰地寫生,以創作大型宣傳畫,向世界控訴日軍的暴行,其後又學習古代文人畫家「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」的精神,以寫生開始行萬里路的宏志,這段走遍全國各地,甚而遠征南洋一帶的過程,為他日後的藝術道路,增添了不一樣的創意及創作。
寫生對關山月日後的創作,是重要的磨練,艱苦而流浪的漂泊,形成了他雄健剛強的藝術風格,寫生歷程也讓他產生新的觀念和思想,由於嶄新的藝術思想,令其作品呈現真情實感,由景至情,他把一切都反映在畫面上,這正是「中得心源」的具體表現,令創作顯出極富生命力的表現!
另一位傑出畫家李可染,強調「生活是藝術的源泉」,他重視傳統,但不迷信傳統。他為創新中國畫創作,把魯迅提倡的韌性,反覆地使用,他登黃山、下三峽,一面寫生、一面思索,不管烈日炎炎、或寒風凜凜;在野外、或大街、抑小巷,他堅持進行艱苦的磨練!
李可染在寫生中探究取景構圖、畫面虛實及明暗變化。他常以水墨寫生,並極其重視用筆,積點成線、積線成面;用墨方面,則極重視積墨與破墨之法,有時也略施透明的淡彩,但從不用粉色,留白的方法,更添明暗對比之效,他的創新手法,為寫生注入了新的元素。
多少近代中國畫家如:葉淺予、吳作人、董希文、吳冠中及黃胄,在「行萬里路」的經歷中,通過所見所聞的寫生和觀察,大大豐富了他們寫生之路及創作之途,也為美術史添加了極多不可掩蓋的影響,直至今天,這條紮實的寫生之路仍在顯示其獨特的魅力,對現代中國繪畫藝術持續地產生重大的影響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