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

畫從「自然」來




「湖上一回首,青山卷白雲。」



------ 王維



根據《聖經》在《創世記》中的說法:上帝在宇宙還是一片渾沌的時候,創造了萬物,這個「渾沌」的概念,也同樣存在於中國古代傳統之中,先秦思想家莊子正也抱有同一的觀點!



觀乎中外的論述:論及「渾沌」藉神的作為,一分作二,實是異曲同工:在西方,上帝在此時刻,分出晝夜、造天造地,創造宇宙大地、並賦與生命,祂命令在眾水之間要有穹蒼,把水上下分開。在中國,老子《道德經》則說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認為輕揚者飛騰上升成浩渺長空;凝重者沉積下墜成廣袤大地,天地自此確立。



其實,宇宙及人的起源有著密切的關係;擁「萬物之靈」美譽的人類,自泥土與清水混合,並參照造物主的形象創造而來,更灌注了靈氣與生命,能富於創造精神與能力,恩格斯說:「在它身上自然界達到了自我意識,這就是人。」人從大自然而來,因此,人的創造力與審美活動,必與大自然有著密切的關係!



藝術創作如大自然般,有其發展的規律。美學家丹納在他的《藝術哲學》一書中,將藝術的發展喻作植物生長的規律。看繪畫與文學,即使西方以科學態度去面對自然,而中國美學則重在「以和為美」,不講對抗,即若如此,藝術創作,仍存有初創、興盛及衰敗的發展過程。



自然與人皆有生命力,彼此有著密切的關係,人可看作自然的一部份,甚或把自然作人格化的處理。中國山水畫,著重寫胸中丘壑,王維在《山水論》中,把山嶺間的關係比擬成一種人際關係,又把山比作人,「山藉樹而為衣,樹藉山而為骨。」這是將藝術對象生命化的行動。



在石濤的畫論中,他更進一步地賦與自然以人情個性,同時更賦與自然以倫理品格,他認為:「此山受天之任而任……是以仁者不遷於仁而樂山也。」因為山水之間,若乏了如人一般的情意倫理關係,宇宙也就不再有生命的秩序了!「萬物有靈」的宇宙生命意識,實為人生真誠的信仰,也是繪畫生機蓬勃的根源。



被稱譽為「詩書畫三絕」的「詩佛」王維,除了詩書了得,畫作也具崇高的地位:不單是水墨山水的開山鼻祖;也是文人畫的開創者。他一生淡泊名利,順乎自然:寄情山水,彈琴賦詩、修道念佛、作畫自娛,反璞歸真、回返自然。



道家的美學觀,如莊子所說:「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。」教人作畫去掉五色,代之以墨。王維也說:「夫畫道之中,水墨為最上。」又認為:「肇自然之性,成造化之功。」他用黑白去表現山水最深的層次:筆墨婉麗、氣韻高清,無拘無束地運用黑白兩色,表現了五顏六色的斑爛天地!



在當時世俗社會中,儘管水墨山水畫,不及青綠山水畫般討好;文人畫的畫作,也不如宮廷派作品般成為主流,但歷史卻証明了文人畫的價值,它沿著不求形似的方向前進,以筆情墨趣去主導作品的形式與內容,將生命要素與自然氣度,對應藝術要素,把作者對形象的情感,發抒為崇高的意境,也呈現了抒情的藝術境界。



「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。」畫家以大自然為師,再結合內心的感悟,創作出偉大的作品,正是畫自「自然」而來的最佳引證,也大大彰顯了創造者的榮美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