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

丟勒 ( Durer ) 作品的宗教情意

再遇大師 - 8


引言

西方文藝復興在歐洲南方發展近一個世紀以後,德國日耳曼民族也開始確信:意大利藝術家已努力在建築、繪畫及雕塑各方面恢復了古代的榮光,並徐徐接受這從南方而來的文化洗禮。當時德國印刷技術突飛猛進,書籍得以大量出版,在藝術創作方面,木刻和其他版畫更成為德國「文藝復興」藝術的獨特成就,其中丟勒的版畫作品更獨樹一幟,堪稱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。

丟勒身處的時代,正值社會動蕩,充滿不確定性的宗教改革時期。宗教與社會隨著文化轉移不斷進步;也因著出版業興盛帶來新思維的衝擊,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獨立性。這股力量導致宗教改革的出現。著名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大力反對當時教會的行事:如繁瑣制度及對人民的敲詐。他提出新的教義:倡議每個人皆可與自己的信仰獨自相處,不需通過享有特別恩賜的中間角色,個人情感和個人信仰可成為宗教經驗的源泉,直接尋找上帝的幫助。丟勒作為信仰上帝的使徒,他性格剛正、熱情洋溢,也曾與馬丁路德及許多重要的人文學者交往,認為基督教義應表現在福音中。他通過手中的雕刻刀和畫筆,透過充滿「宗教情意」的作品,以捍上帝的國度。歷史學家咸認為丟勒的作品,在傳播新教義的影響力,實僅次於馬丁路德的貢獻。

 
丟勒 ( 1471 – 1528 ) 傳略

兒童時期,嘗協助當金工鐵匠的父親工作,父親驚訝其驚人的繪畫天才(1),送他到祭壇飾畫工房,追隨名師學藝,其後遊學於意大利,潛心研究希臘羅馬和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繪畫,對「藝用解剖學」及「透視學」的追求 (2)(3),皆力學不倦,也重視對自然的寫生。他融合了南方和北方藝術的風格和技藝,開創了日耳曼藝術的新時代:作品高度民族化,表現了嚴肅、深邃的人物性格;並創造具有寓意的構圖,更擅用十分複雜的藝術語言來表達,其作品帶來革命性的成就和貢獻,充滿德意志精神,莊重而深刻。無可置疑,丟勒是十六世紀德國最偉大的畫家,他與達文西一樣,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,他在版畫創作上的地位和成就是無可替代的。

 
(1) 15歲的自畫像 
 
 
(2) 手的素描   
 
 
(3) 透視學研習

 
宗教題材作品

對人類來說,宗教是精神食糧和慰藉,也是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心靈支柱。藉著宗教信仰和熱忱,為宗教著作與藝術創作注入一股激動人心的特質和力量。其實,以宗教作主題的藝術,容易為人所理解。藝術家不斷努力去探索:如何通過藝術的形式來表現聖經故事和福音題材。丟勒的宗教題材作品,受到達文西的變革藝術思想的刺激,讓他開創了宗教信仰個人化的新貌,也屬人性化的表現,作品亦能表現大眾的感受。大量的創作正值宗教改革時期面世,使他成為心靈虔誠的新教藝術的代表人物。

丟勒的作品全面滿足了當時人們急切的需求,特別對基督教復興的渴望;對人類愛心深切的期盼,使丟勒對每個聖經主題都充滿了熱忱和激情。其畫作最大特色,乃將自己從舊有傳統體系解脫出來。最常用的題材,包括耶穌降生、耶穌受死,馬利亞的生平、《啟示錄》等。由於他的版畫相當出色,透過複數性印製,作品易於廣泛流傳,對傳播「新教」信息,產生極大的影響力。

 
作品內容

丟勒的宗教藝術是宗教改革時期的藝術,創作量豐富。現選部份作介紹:

1 自畫像:丟勒的宗教題材不但以聖經故事作主題,其自畫像也滿載宗教情懷,作為出色的肖像畫家,作品包括素描及油畫:素描技巧高超,寥寥數筆,形神俱備;油畫採強烈寫實手法,筆觸更見細膩,色彩尤為豐富,表達了深邃的精神世界。他所畫的三幅《自畫像》(4)(5)(6),畫中所呈現的畫家模樣都是一位修長、滿臉貴氣的青年人。由於當時德國仍延續中世紀的傳統看法,認為藝術家只是工匠,對此丟勒很不以為然,他的高貴裝扮,正顯示他對畫家個人尊嚴的強調。其中最突出其「宗教情懷」的作品是第三幅自畫像(6)丟勒刻意將自己描繪成典型的基督形像,暗示他對藝術作為信仰的表現,圖像也概括了上帝與受造物的形像。此畫作雖曾惹來爭論,唯文學家歌德以「既豐富又簡單」作讚美,頌揚藝術家自上帝而來的獨特氣質。
 


    
  (4) 自畫像        
 
 
   (5) 自畫像         
 
 
  (6) 自畫像

 
2 亞當夏娃:在丟勒作品中,與《舊約全書》有關的題材,所見並不多。其《亞當與夏娃》的作品(包括木版畫、油畫、素描) (7)(8)(9),實在有重大的參考價值,有論者認為:這些作品重點其實不在宗教主題,反而著重探索「理想」人體典範為主。此乃從仿效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科學精神而來,即或如此,丟勒的主題作品已趨盡善盡美的境界,蘊涵了虔誠情感的表達,對上帝施與世人的恩賜,皆能合適地作表現。

     
    (7) 亞當夏娃   
 
 
 (8) 亞當夏娃         
 
 
  (9) 亞當夏娃

 
3 四使徒像及聖母子圖:丟勒自稱得到馬丁路德的幫助,讓他度過多重憂慮,驅走自傲及自滿,並成為首位新教徒畫家。《四使徒像》一作(10),讓人充份感受到他探索主題內在真實的敏感度。耶穌四位門徒雖構成一個整體,但也是四種性情的遇合,甚有新教徒的強烈影像。四使徒(從左至右)包括:約翰彼得保羅馬可。四人站於黑色背景前,個人特色和彼此情誼皆顯得英姿勃發,表現出勇氣與智慧的結合。這幅畫令人感到滿足、完整及堅強,丟勒對空間的掌握,已達無懈可擊的境界。

丟勒繪畫的風格明顯受到威尼斯畫派的影,能將理想化為實際。他筆下的馬利亞,帶著北歐人的健美,佩穿德國服飾,並有點優郁的感覺。仍是小孩的耶穌基督似在歎息,喻意世人犯罪,正準備代贖捨身,作為母親郤無能為力,畫中母親緊抱著兒子,深情盡露,正是最理想的母子關係的象徵(11) (12)


    
   (10) 四使徒像     
 
 
   (11) 聖母子圖      
 
 
    (12) 聖母子圖

 
4 啟示錄木刻組畫:丟勒特為《新約۰啟示錄》創作一系列大型木刻插畫,並親自雕版,他運用德國傳統的版畫技巧,以纖細線條刻畫人物。組畫尺寸較普通的畫作為大,畫面裏顯示出他強烈情感和想像力,充滿動感和力量。丟勒將人們畏懼世界末日的幻象及凶兆,於作品中作具體的呈現。在組畫中,純以黑白作主調印製,不敷色彩,更見氣勢。此作不但可作欣賞之用,更可閱讀上帝的話語,對傳播神的信息,發揮了很大效用。丟勒是第一個用系列組畫的形式來呈現《啟示錄》宗旨的畫家。(13)(14)(15)(16)


   (13) 啟示錄-1 
 
 
    (14) 啟示錄-2 
 
 
 
(15) 啟示錄-3 
 
 
 
 
(16) 啟示錄-4
 
5 耶穌受難及殉難:丟勒作品充滿感情的形式。他為創作付出艱辛的努力,作品也打破了「中世紀圖像」和「南方文藝復興」模樣的桎梏。畫作中的耶穌形象,乃來自個人的構思,帶著德國人的想像,令耶穌受難及殉難事跡,展現了一種更新、更深層次的意義。耶穌以沉默的受難者,於畫中出現,如無聲默禱的順服者,服膺了上帝救贖的旨意。誠然,丟勒作品中的耶穌更顯出「人性」的一面。(17)(18)(19)

    
 
   (17) 最後的睌餐  
 
 
 (圖18) 卸下聖體
 
 

(19) 受難的基督
 
結語

丟勒是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,也是德國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之一,既是畫家;亦為雕刻家、版畫家和藝術理論家。在他的宗教題材作品中,包含著永恆的美善,令人難以忘懷!對宗教的虔誠是丟勒生命的本質。對他來說,藝術不僅是美學的表現,更需表達人類最熱切的渴望和期盼,特別是處於宗教改革;或人心紛亂的時期,藉圖像的印製和傳播,讓最能觸動人心的信仰得以廣傳世代。丟勒的木刻版畫、插圖及藏書票創作,正為傳播最佳媒介。綜觀丟勒的藝術生涯,一生都在努力創作,唯恐作品不佳,竭力追求美善。他認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是上帝賜與他的神職,此為他終身持久創作的泉源。而他藝術的成就,也引證了上帝的恩典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  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