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

圖像語言的書寫






「我從不讀書,我只看圖片。」

------ 20世紀普普藝術大師 安迪華荷

 

根據《創世記》所載:上帝在渾沌一片的宇宙裏開天闢地,萬物皆自 祂的創造工程而來。但在萬物之中,只有人類擁有「創造」的能力,並在進化過程中,不斷自我完善與進步。

 
若從人類的歷史及藝術史中作觀察,人類的進步,實在遠勝於世上所有的動物。人是「萬物之靈」,究其成因,乃人能善用雙手,經由感覺的傳遞,從而創造岀甚多的東西。

 
著名藝術家吳冠中曾說:「用尖硬的石頭在山洞岩石上作畫的史前人,是最早的藝術家。」人的雙手擁有「握著」的能力,也懂用工具刻刮或書寫,過程中,留下痕跡的記錄,此舉不但標誌了人與禽獸之別,也顯出具「創造力」的人的價值。

 
人的雙手是進化的重要工具,它能幹活,也能書寫及描畫,在運筆的動作中,記錄了甚多複雜的線條及造型,開啟了人類歷史的記敘。其實早在「史前時代」,即使文字仍未出現,唯人類已學懂在工藝品的表面,加入紋理裝飾,留下大量圖像書寫的史料。

 
生活中的影像及圖像俯拾皆是、尋常慣見。在藝術創作中,除了必須處理大量圖像的畫家外,還有文字作家,在其寫作敘事過程中,腦海裏亦需不斷切換圖像,因文本的內容,乃來自圖庫累積的結果。

 
圖文的配置,足以豐富作品的演繹,因圖像的訓練,屬書寫的重要前提。若圖像匱乏,必會導致敘事的不足,人對圖像的解讀與描述,是把想法轉化為文字的過程。當創作的書寫態度形成,藝術的種子自會孕育。

 
在當代藝術中,概念與思維的論述,是文字用語的書寫。圖像的演繹,則屬線形的書寫,但此非單指傳統的筆法,也涵蓋了所有描繪的技巧。藝術家在線形結構的遊走中,大膽地進行探索與冒險,建構成穿越複合的視覺語言。線條、筆觸與造型,也塑造了空間的介面,讓即將消失的時間凝固起來,成為作品的載體。

 
藝術家以線形的表達來創造感知的想像,表達思想與書寫空間,線條的造型,也被視作藝術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元素。在運用工具物料的同時,配合意念與技巧的表現,將可產生無盡的變化;主題的探索,亦能衍生視覺的生機,建立內在的邏輯與秩序。

 
如文首所言:早在原始時代,人類已善用線形書寫的力量,為考古學留下大量考據的圖像資料,這些樸實直接的生活記錄,也流露著純真的感情,如小孩子的塗鴉一樣,充滿赤子的情懷,即若造型稚拙,卻牽引出形的變化與趣味。

 
由於藝術家在思想及個性的差異,所處的時代情境不一,在書寫過程中,圖像中的視覺語言,也反映出截然不同的線形詞彙。對時代的回應、心靈的渴求,以及藝術的探索,藝術家自有個別的詮釋,在不斷經驗的積累與觀念的擴張下,線條的迥旋,亦賦予造型豐富的變化。線形書寫不但是藝術創作亟需面對的課題,更是藝術家真實的心靈寫照。

 
藝術作品中,透過賞析繪畫的筆觸與動勢、素描的如線隨形、水墨的筆情墨趣,以及版畫的樸拙刻劃,在在傳達了複雜的情感語境。線形書寫也體現了藝術家實存的感覺,呈放清晰的創作意念與發展脈胳,滋生美感的泉源,讓美的意識,進駐於觀者的心田。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