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惟獨你,是耶和華,你造了天,和天上的天,並天上的萬象,地和地上的萬象,和海中所有的。」------ 尼希米記九章6節
根據《聖經》創世記中記載:上帝創造宇宙後,分開光暗,使萬物各從其類,賦予大自然秩序。上帝愛護衪所創造的一切,宇宙萬物中的人、物、景,皆屬上帝,並看作是美好的,這正是大自然奧妙之處。
上帝咐咐人掌管地上及萬物。人自原始社會中求存求活,也求變求新,更透過人的生活與自然環境兩大要素,促成文化的演進與文明的誕生。人應對大自然的態度;對環境的生活方式;以及當中的生存觀念,漸次形成「自然觀」。無論是融和或挑戰,皆可構成複雜的關係,並從中窺見兩者的異同。
對繪畫藝術來說,「自然觀」自有深遠的影響。美自上帝而來,祂也賜予人類創造的才能與題材。無論古今中外的繪畫藝術,大自然中的人、景、物,皆成重要的題材,故欲深究中西畫藝的不同意境,當從「自然觀」的研究入手。
中國以農立國,地形、土質及氣候的變化,必然影響耕種的收成,故與大自然常存親和的關係。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」國人向重「天人合一」的概念。儒、道兩家皆崇尚自然,認為大自然乃一有情天地,人與自然講求和諧,事事盡善盡美,乃本乎自然之道。「萬物靜觀皆自得,四時佳興與人同。」也是國人美感生活的寫照。
西方自希臘文化以還,重視個人價值,追求平等自由,認定世界乃由主客兩體組成:即人是主體,大自然是客體,彼此維持對立的關係。國人求內省頓悟,西方人則用科學邏輯,身居自然之外去觀察,探究征服自然的方法,從而掌握當中的法則,以求生存之道。即使藝術創作,也從科學主義出發,看西方繪畫的黃金比率及透視學的應用,當可佐證。
國人崇尚自然,山川草木皆有感情。如禮記所載「天降時雨,山川出雲。」正好展示了山川、草木鳥獸與人間的親和關係。自然中的一切,都變成畫家筆下的題材與象徵。老子曰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藝術求道,道從自然而來。中國藝術透過大自然之美,進入心靈遨遊之中,借重自然物象以詠懷托情,抒發胸中逸氣,勾勒理想的境界,進而追求精神的恬適。
高人逸士,喜寫人物、禽蟲花草,以求藝術情趣,但最愛的仍是遊山玩水,寫胸中丘壑,用作自娛。魏晉時代,更講究自然在藝術上的自覺與人格上的培養,「畫中惟山水義理深遠,而意趣無窮。」從藝術史去看,中國山水畫,較之西方風景畫早出現千年之久,自宋代迄今,成了中國繪畫藝術的主流。
相對來看,西方繪畫傳統在20世紀現代主義出現以前重視寫實,與中國繪畫偏愛寫意,截然不同,其創作模式是通過素描與寫生的訓練,造就繪畫技巧紮實的基礎,以掌握物象的形態,處理明暗及表現空間的技巧為主,先求形似,再論神似,基本上乃是透過形與色的應用,探索視覺世界的真實與深度,作為自然的再現。
隨著西方重視科學精神,繪畫理論與概念、技法與物料的革新,也與時俱進,呈現了多變及多元的角度。自19世紀末,因科學的光學及色彩學的進步,孕育了印象主義後,幾何學、心理學及哲學思維等理論也推陳出新,形成藝術百花齊放的局面,令繪畫呈現繽紛多姿的面貎。
今日,面對科技文明的入侵與依賴,帶來現代人焦慮的不安感,丟失了人文主義的價值,對大自然生態也不重視。我們必須突破物質異化的困境,建立現代的自然觀,開拓畫藝的新境界,引發生命的關切與熱愛,在急遽的變化中,不論中西畫藝,承傳創新,建立現代藝術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