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徒、視覺藝術及文字創作人,曾任藝術科導師、十人藝展發起人、鋒美術會主席及研畫會會員。 一九五一年於中國廣州出生,同年移居香港。一九七四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。自一九七五年起,先後舉辦六次個展,參加約八十項重要聯展:包括「鋒美術會」年展、「研畫會」年展、台灣全國美展、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、十人藝展、「樂陶陶」陶藝作品聯展、六人陶藝聯展及藝術團體聯展等。作品曾於香港、澳門、台灣、加拿大等地展出,並為國立台灣藝術館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及公私收藏。 多年來,以筆名「韋日」撰寫藝術散論,文字發表於藝術雜誌、教會刊物及各大報章。一九九四年接受香港衛星電視及亞洲電視節目專訪,並示範水彩技法。 曾於香港藝術館、校外課程部及成人教育課程主持「藝術講座」及「美育課程」,為一純度極高的藝術工作者。 著作:《邊畫邊寫》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,代表本港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及倫敦國際書展,並入藏英國劍橋大學。
2020年8月18日 星期二
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
「點彩成畫」之二------ 再談秀拉的畫作
------------
塞尚
英國著名作家狄波頓在其著作《藝術的慰藉》中,認為藝術內蘊如下七大功能:1.矯正記憶的缺陷、2.散播希望、3.呈現有尊嚴的哀愁、4.協助人類取得平衡、5.引導人們認識自我、6.擴展我們的經驗及7.喚醒麻木的心靈。
透過
上帝創造天地,帶給我們愉悅的大自然,乃為賜與人類的大福分。藝術家觀察其中,細意欣賞悅目的醉人美景,透過繪畫、音樂、詩歌等不同範疇的創作,用以歌頌讚美宇宙中這片愉悅的山水。
其實,西方自19世紀以還,印象主義畫家更直接從個人或友人的生活體驗中,擷取愉悅的形象,並配合戶外寫生的行動,創造了人人共享的生活主題,作品帶來世人莫大的慰藉!人在創作中,感領生命的永恆與喜悅,樂與天地融和在一起,漸趨「天人合一」之境界!
自創獨特畫風「點彩成畫」的畫家秀拉,乃早慧的藝術奇才,其作品從生㓉中尋覓愉悅的場面,呈現了新派古典的風格,既富科學精神,也極具樂觀主義。他摒棄了印象主義慣用的筆觸、線條或塊面的結合,也不重視剎那間瞬息的變化,他需要的是更為耀目永恆的視覺形象。
秀拉的色點理論,是建築在對色彩分析和視覺觀察的科學研究上,他認為微細的純粹色點,在視網膜上能產生互補色環的作用,足以改變其相鄰的色彩,形成色彩視覺的互相功能。秀拉刻意用上無數的密集細色點,色點一個挨著一個,緊密地靠在一起,以構成色調變化及明暗效果,造成寧靜、神聖、光亮的主題畫面!
在原野大自然中,取景構成草圖後,秀拉愛回畫室裡創作巨幅油畫,他的「點彩成畫」的技法,最宜作風景畫的表現,《傑特島的星期天午後》,正是其代表作。傑特島是遍地青草的地方,坐滿到來享受假日的人群,活動各異,各適其適,卻又和諧寧謐。
2乘3公尺的巨大畫作,秀拉費時數載始告完成。他先用素描定出明暗位置,再選用精心細密的色㸃填上,他明智地將人物簡化成規範的造形,帶點拘謹刻板的姿態,並將不同活動與準確的色點,合成秩序性的和諧,光線在空氣的折射中呈現耀目的感覺,帶出愉悅的景觀。
再看秀拉的另一名作《阿尼埃爾浴場》,這幅畫所描繪的是19世紀的城市人假日的生活,充滿中產階級餘閑享受的模式。自法國大革命後,歐洲社會裏出現了新的階層,人人自由地嚮往優雅愉悅的生活,印象主義發現了各種愉悅的主題,這些皆是所有平民大眾也可享受得到的,對秀拉而言,與其他藝術家一樣,也樂意追求這方面的創作!
觀乎藝術內蘊的七大功能,秀拉費盡心思,所有畫作皆構造了複雜的大型空間,通過形體的韻律與和弦,加上和諧的色彩、迷人的光線,渾然一體的連結,每一細節的思維,皆可成為作家狄波頓所論藝術七大功能的憑證,從這方面去看,秀拉的作品雖不一定載滿戲劇性的場景,但寧靜、光亮、神聖、秩序的主題,仍甚耐人尋味,值得佇足細看!
《阿尼埃爾浴場》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