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

淺析「藝術生產論」




「在藝術生產過程中,藝術家就是生產者,藝術品就是產品,讀者觀眾就是消費者,藝術創作就是生產,藝術欣賞就是消費。」

 
------ 德國思想家班雅明 (Walter Benjamin )

 
在傳統美學的理論中,乃認定藝術創作的過程,是審美活動的範疇,但德國著名思想家班雅明(Walter Benjamin )的「藝術生產論」卻認為:藝術創作無異於物質生產的過程,因兩者在生產活動和過程中,有著共同規律性,藝術創作與物質生產,皆由生產者、產品與消費者等構成。

 
「藝術生產論」是班雅明在1934年一次演講中所提岀的,這是一個從馬克思主義出發,以認識藝術新思路的新角度,與他另一個著名的「機械複製藝術論」同樣重要。

 
班雅明是最早提出這套理論的學者,亦為最佳的系統闡述者。他明確指出:「在提問作品對於時代的生產關係應抱何種態度之前,該先問作品是如何處於這種生產關係之中?」
此屬問題關鍵之所在。

 
班雅明強調:「在藝術生產過程中,藝術家就是生產者,藝術品就是產品,讀者觀眾就是消費者,藝術創作就是生產,藝術欣賞就是消費。」因藝術作為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,藝術家的創造活動,也是一種生產。

 
進一步去看:生產必需仗賴從科技而來的物產生產力,藝術創作也要求藝術的「技巧」,以構成藝術生命力,兩者才可創造產品。同樣地,藝術家與觀眾之關係,也等同於物產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關係。

 
西方歷史中的工業革命,帶來物質生產的改革:包括生產過程的完善與科技的提昇,足以達致最佳的生產狀態與關係,而在人類藝術活動中,當藝術生產關係與藝術生產力發生矛盾時,亦會催生改革的運動,不但要打破傳統與形式、衝擊舊有的藝術生產關係,更會產生新的藝術技巧,務令創作邁進新的里程。

 
觀眾常會認為藝術創作,若非伴隨靈感、即興之作,或許是偶爾神來之筆、一蹴即就,純屬個人的行為,唯班雅明的「藝術生產論」,卻對藝術家的創作,提出了他個人獨特有力的論點:藝術創作必須受到時代經濟生產力及生產關係的影響;同時它本身也具有生產力及生產關係的問題。遺憾是對前者,大家皆易於理解及接受,但對後者,卻常為人所忽視,這也反映了對技巧的忽視。

 
班雅明與藝術家同樣重視藝術技巧,強調它在藝術上的作用,亦認定是藝術的關鍵之所在。具體去看,班雅明提岀藝術技巧,共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:

1. 作品的藝術技巧能追上並反映在其時代關係中的地位;

2. 藝術技巧可消除藝術作品中形式與內容的對立;

3. 藝術技巧可以推動藝術不斷革新和進步。

 
由於藝術技巧是決定藝術生產發展的生產力,故此有前瞻性的藝術家,應以不斷革新藝術技巧為己任,致力推動藝術生產力的發展,進而推動整個藝術事業的進步,同時更要關心藝術目的,以及藝術生產工具,並能配合藝術技巧與藝術工具,必可重建藝術生產形式,創作更美好的藝術作品。

 
班雅明的「藝術生產論」為世人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準則:判斷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是否有進步;藝術技巧、表現手法與表現風格是否屬創新;能否介入藝術生產和生產關係之中,這個準則,對現代藝術主義,極具獨特的意義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